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青年毛泽东之路(11):问苍茫大地
2015年06月21日 来源:互联网 编辑:李玉兵 已被浏览:
青年毛泽东之路(11) 问苍茫大地 文热心 “关注时局、关注社会、关注下层”,是毛泽东在一师学习生活的特点。世界大战,中国纷乱,社会阵痛,百姓如草,毛泽东不由得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 “以天下为己任”,实现自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这,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的陈列可以印证。     1    足步:“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在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一本《明耻篇》的小册子,上有毛泽东题写的“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题词时间为1915年夏。    这一年的1月18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作皇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签订。5月9日,袁世凯竟然接受日本要求。这自然引起了全国人民强烈反对。    消息传到长沙,一师师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口诛笔伐运动,校园里贴满了声讨袁世凯、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国文教师石润山,“辍寝忘食,义愤填膺”,赶写了揭露袁世凯与日本勾结、出卖祖国罪行的文章。毛泽东读后深受教育,建议石老师还收集其他教师文章,编辑一本《明耻篇》。石润山采纳了毛泽东建议。    毛泽东读到这本《明耻篇》后,更是“心事逐浪高”,在该书封面上挥笔疾书这16个字,把爱国青年同报仇雪耻联系在一起,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毛泽东还把该书广为寄赠、荐阅,并到处去演讲、撰文、发表言论,扩大仇日宣传及反袁宣传。由于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的激烈言行和出色才干,把爱国师生团结起来,在一师形成了反帝爱国的热烈气氛,影响波及长沙各校。     2    足步:编书讨伐“复辟派”    在纪念馆里,记者也看到了毛泽东编辑的《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小册子。    这年秋天,袁世凯为圆“洪宪皇帝”美梦,在全国导演了一幕幕“劝进”闹剧。湖南督军汤芗铭勾结湖南一帮“复辟迷”成立了“筹安分会”。对此,一师师生们十分愤慨,同“劝进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毛泽东也采取石润山编集《明耻篇》的作法,收集当时报刊上汤化龙、康有为、梁启超三人有关对袁世凯称帝不满的言论,编印成册,题为《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这三人都曾经力主“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而闻名。毛泽东这一举动无疑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明袁世凯复辟不得人心。这本小册子编印出来后,毛泽东立即组织进步同学,在校内外广为发散,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毛泽东的同学陈昌在1916年1月1日的日记中记载:“上午八时,接润之书,并承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并发表了一通感慨。    毛泽东另一位同学周世钊后来也回忆:“痛言”出版后,“同学们都这样称赞毛泽东同志,‘我们只知道骂,就没有想到如何更进一步去做’。由于这件事,汤芗铭派大批军警到一师搜查,学生的书籍、行李,都被搜遍。但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早有准备,结果没有查到什么‘乱党’痕迹。”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着校长孔昭绶智救毛泽东的情节,而真正智救毛泽东的是时任校长武绍程。在《湖南第一师范校长一览表》中,记载着1915年8月至1916年2月,校长为武绍程。孔再次执掌一师是1916年9月的事,而此时汤已随着袁世凯的死去而被逐出湖南。    3    足步:预言中日20年内必有一战    毛泽东关心时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读报。他自己说:在一师读书期间,包括学费在内,他一共用了160元钱。“在这个数目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用在了订报上——“每月约需一元”。此外,他“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他“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专家如是表述毛泽东读报和用报:“他看报极其认真仔细,凡属重要的材料,不论篇幅多长,必定从头至尾看完,并做摘记。他自己订了一份报纸,常将重要的材料剪下,积久便装订成册。他特别注意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时还把地图带上,将国内国外的城市、港口、山岳、河川等,逐一对照。他跟同学们说,这样既可明了时事,又能熟悉地图,还可学到英文,真是一举三得。”当时,欧洲在打世界大战,国内在上演复辟丑剧和军阀混战,局势变化多端。对此,人们困惑不解,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毛泽东却能把局势分析得清清楚楚,“有时还结合中外史实,谈到中国衰弱的由来,列强对中国新的意图,以唤醒同学们的民族意识和救国的责任感。”    他的同学萧三日后回忆:“毛泽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哪些国家打得好,为什么打得好;哪些国家打得不好,为什么打得不好;哪些国家会胜利;哪些国家会失败,为什么会失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毛泽东滔滔不绝的讲述,萧三只能“表示赞同他的看法”,而他自己一点也不了解情况。“毛泽东天天看报,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世界,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    夏远生《毛泽东的三湘情结》叙述了一段史实: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致信萧子升,其中对中日关系及前景的预测,十分精到。他从“日俄协约”谈起,针对国人当时对日本新内阁抱有的幻想,断然指出:“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毛泽东沉痛预见,告诫国人:“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重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只有磨砺以待日本。”他劝萧子升等同学多看书报,“注意东事,祈共勉之”,提高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警惕。    专家评论:“这封信不啻一面镜子”,让人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不是一个一般关心时事的青年爱国学生,“而是(一个)在严密注视国家大局,预测世界风云”的战略家;并且是一个行动家——与自己的朋友共勉,“作好准备,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4    足步:求见日本友人白浪滔天    在《毛泽东手书真迹》中,收有一封毛泽东亲笔写给日本友人白浪滔天的信。    白浪滔天先生阁下:    ……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谊贯于日月,精诚动于鬼神……植蕃泽东湘之学生,尝读诗书,颇立志气,今者愿一望见丰采,聆取宏教,惟先生实赐容接,幸甚幸甚!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萧植蕃毛泽东上       此事的由来是,“1917年春,曾经帮助和支持过辛亥革命的日本人士白浪滔天(宫崎寅藏)亲临长沙,参加黄兴改葬的葬礼。毛泽东和萧植蕃(即萧三)得这个消息后,”特地给宫崎写了这封信,表达上门“聆取宏教”的愿望。    据回忆,当时,“凡属长沙城里比较有学问的人,或者有时从外面来了有名的学者,毛泽东常趁星期天去访问,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虽然那些人并不认识这个师范的穷学生,也不一定高兴接待这个年轻的不速之客,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只图达到求学的目的。”这就是寻求学问的毛泽东。    至于那一次白浪滔天是否见了他们,毛泽东自己没有说。有人说,不仅见了,而且慨然应允到一师讲演……但另有一种说法:1979年5月31日,省政协的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为此特意给萧三去信核实情况。萧三回信说:“宫崎在葬黄兴时到了长沙,故我们请见他,但没有见面。”    这封信是怎么“回”到中国的?自然还有故事。一个细节是,1951年五一节,毛泽东与应邀来华的宫崎寅藏的儿子宫崎龙介,在天安门城楼上相见,毛泽东还提到了这封信。    5    足印:工人夜学 亲密接触下层    在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的北侧,有一个平房群落,甬门旁挂有一块“工人夜学”的牌子。据纪念馆宣传科科长张靓介绍,这里就是当年工人夜学的校舍,但牌子上的字是“毛体”拼起来的。    1917年上期,一师曾经办过一次夜学,但没能坚持下去。下期当上校友会总务的毛泽东面临一个问题“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毛泽东认为,办夜学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代校长、学监主任方维夏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于是,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张广告——    列位工人来听我们说几句白话:列位最不便利的是什么?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几笔数呢?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校,今年上半年学生很多,列位中想有听到过的。这个夜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教的是写信、算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若是要求求学的,请赶快于一礼拜内到师范的号房报名……    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9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白: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5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于是,毛泽东有了对做下层群众工作的最初体会: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夏远生《毛泽东的三湘情结》如此评价毛泽东创办工人夜学之事:“是出身农家的毛泽东第一次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促进了相互认识和交流”;“在夜学的宣传、创办和教学实践中,毛泽东取得了与工人联系和交往的感情经验”;1920年,毛泽东又通过开办工人夜校传播马列主义学说,培养工人骨干,为建党时期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其实,毛泽东在一师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以天下为己任。”    ■链接    一师5年“大背景”    1、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一师,毛泽东进一师重读预科半年。    2、1914年9月1日,孙中山等发表宣言,宣布中华革命党成立。    3、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48小时后,袁世凯政府除第5条要求“容日后协商”外,其余竟全部接受。    4、同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5、同年12月13日,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准备当皇帝。12月26日,蔡锷等在云南成立护国军,打响反复辟第一枪。    6、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全国的反对下,申令撤销承认帝位案。6月6日,袁世凯病卒。    7、1917年8月14日,在第一次世界已经打了3年之际,段祺瑞政府在北京对德(同盟国之一)宣战,借机扩充皖系势力、消除异己,梦想实现“武力统一”;西南军阀借“护法”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出于利用孙中山的威望的目的而表示愿与他合作。     8、同年8月25日,孙中山召集“非常国会”;9月1日,通电全国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否认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誓师北上,发动了护法战争;9月10日,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9、同年11月7日,俄国发生十月革命。    10、1918年6月,毛泽东一师毕业。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