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转载]诗意的清明
2014年04月04日 来源:www.mengpakezhan.com 编辑:周芦屾 已被浏览:
原文地址:诗意的清明作者:周拥军V
发言,我不知道我是谁?

    昨天晚上,胡朝阳馆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出席今天的活动,还要讲话。突然袭击,我也没有什么准备,不知讲什么好。我是一位诗人,专门研究古典诗词,别的什么都不会,那我就讲讲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佳构很多,最让人熟知的还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非常脍炙人口。但很少有人知道关于清明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是谁写的?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刚才,诗人罗诗斌谈了清明的起源,谈到了与清明相关的文化。其中也谈到介子推,这个给晋文公割肉奉君的忠臣,临死之前给晋文公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这也是关于清明的第一首诗词: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我们又看到什么呢?“割肉奉君尽丹心”,简单明了,谁都明白,这是忠孝之义;而“勤政清明复清明”,难道我们就不能理解吗?这就是我们百姓的“中国梦”——政治清明,社会公明。为什么数千年以来,在清明这一天就会被忽略了呢?

    当我们共同过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追溯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今天的共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新时代赋予这些传统节日新的内容和文化,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譬如说,清明节也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很是让人耳目一新。我查了一下资料,清明节是农历三月三,同时也是上巳节。上巳节又称女儿节,在这一天,男男女女相约踏青,素来就有中国情人节的美誉。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是从周公的酒杯里泛出来的诗情,是从洛水流觞中泼出来的画意。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认为这个节日与王羲之有关,是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是源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二位名士的曲水流觞。其实,如果没有周公的洛水流觞,哪会有东晋兰亭的曲水流觞,哪会有大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浪漫场景。在我们民间流传关于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相遇就是发生在清明节。我们土家族也是过三月三的,三月三这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来定亲的。

关于情人节,我要给大家报告,中国传统的节日里还有两个情人节,一个是七窍节,又叫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这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有关,大家都是熟悉的,这里便不多说了。另一个情人节是无宵节。元宵节晚上的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南宋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无独有偶,辛弃疾在《青玉案》词中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等故事更是印证情人节的说话。如此说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情的民族。

    话转回来,在清明前后,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之中,值得我们品读还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数千年在这一天沉淀下来的文化。每年四月,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也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中说:“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首诗描写了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我也写了一首关于《踏青》的诗,写得极为风趣:“昨日春山去,花香着满衣。吾妻身上嗅,疑与美人归。”春花如海,把我的衣服都熏香了,以致让妻子怀疑我与美人私会去了。

    古人在清明这一天还会做一件极雅之事——荡秋千。说到秋千,在这里向大家普及一个国学知识。秋千在古时不叫秋千,而叫千秋。关于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当然,在古诗词中,以“秋千”为题的佳作更是繁若星辰。譬如欧阳修在《浣溪沙》中写道:“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从这首词的上片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幅图景,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当然写“秋千”写得更妙的句子还是宋代诗僧惠洪的“花报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真是妙不可言。

    古人在清明节时还会玩一种游戏——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足见当时的盛况空前。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由此可见,项处是这个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自战国以降,蹴鞠历经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水浒传》中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被苏东坡推荐给端王,也就后来的宋徽宗,结果当上了太尉。太尉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到了清代,统治者禁止民间结社及对蹴鞠运动的禁令,蹴鞠最终在中国逐渐消亡。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足球已是非常时尚的运动了。真是事过境迁,别有天地。诗词中的“蹴鞠”则是另一番意趣了。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在《寒食后北楼作》中:“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写的正是军中击鼓打球的热烈场面。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对蹴鞠也有记述:“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柳里。”“蹴鞠屡过飞鸟上”太过夸张了,不过也是一个乐子。

    古人在清明节时最热衷还是放风筝。《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起风了,正是一年放风筝的时节。过几天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就要开幕了,本是邀请我的,因为我要去台湾,便去不成了。虽不能去现场,但在诗词中也能领略一番。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鸯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两首诗详细地记载了清代潍坊民间春日放风筝的热闹情景。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清代女诗人陈长生《春日信笔》:“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这首诗是写庭园一角小景。风筝断线堕地是春天常见的事,一经点化入诗,便觉得春意盎然。诗中所写“吹落画檐西”五字,不必说明东风而东风自见。风筝断线也写明清明的一个习俗,就是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更能寄托古人的对逝去的亲人不断地追思。

    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果我们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的。这又回到清明节的本初——祭祀。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明代诗人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战乱结束了,全身沾满了战乱血泪和归途的灰尘,终于回到故乡省墓,心里仍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大多数的后人在战乱中都死去了。这又是何等凄楚的清明节呀!三年前,我祖父去逝世了。祖父是养育我长大的,我与他感情极深,他老人家去世的次年清明节,我做了一首《清明》诗表达了我追思:“新燕啄泥飞影斜,谁知廊下客悲嗟。王京十里春如海,最怕清明看菊花。”“菊花”在四月的春天是没有的,可纸做的却不少,在清明的时节里,北京西山的大街小巷都是买纸“菊花”的,真是让人不愿意见到。 

(本文根据作者在衡南县文化馆“我们的节日:三月三,清明节”文化讲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题目系作者后拟。)



滚铁环获第一名,还是年轻人跑得快,太不好意思了。
与原衡南省诗词学会会长谢尚傧先生同游西湖,赏樱花。花前,月下呢?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