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青年毛泽东之路(12):初次到板仓
2015年06月21日 来源:互联网 编辑:李玉兵 已被浏览:
青年毛泽东之路(12)初次到板仓文热心1916年暑假,毛泽东初次到板仓。    虽然,此时的毛泽东是杨昌济眼中日后能“拄长天”的“大木”,但也仅仅是“栽”与“材”的关系,不过关系密切罢了。毛泽东成为杨家爱婿,则是4年后的事了。    毛泽东这次到板仓,一为向老师求教,二为饱览老师藏书。而就是这一次,在老师的引荐下,毛泽东拜访了住在离板仓40多里的高桥的柳午亭先生。和柳午亭相识,不仅让毛家和柳家、李家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友情的佳话,更在体育观上影响毛泽东的一生。     1    足印:板仓“来客”其实在“游学”    7月上旬,记者又一次来到板仓。    百多年前的小山村,如今目光已跨过了大西洋,要打造中国的斯洛特小镇——杨昌济在英国留学所居住的那个小镇。欧式风情街、斯洛特湖、斯洛特水街、村民集中居住点……已现雏形。这“源”自于人们的认识,既然这里是毛泽东和杨开慧“世纪爱情”的起点——“初恋小镇”,自然得把杨昌济这一重要元素突出。    而据记者所知,最起码在1916年暑假时,毛杨之间并没有发生恋情。毛泽东来这里,目的是向杨先生求教,是他后来“游学”的先声。    以后,毛泽东有着多次的游学经历:    1917年暑假和萧子升结伴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    1918年早春,毛泽东利用寒假期间,到好友陈昌、陈绍休、罗章龙的家乡浏阳南乡、西乡游学考察,而且毛泽东在陈昌等人家一住许多天。在那里,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更多的民情。    1918年夏,毛泽东与蔡和森赴洞庭湖地区进行“游学”式的旅行调查。    当然,据张昆弟日记中记载:1917年9月16日,和彭则厚、张昆弟徒步到昭山,在那里住了一晚;据罗章龙回忆,毛泽东还独自到南岳考察过,但这两次时间较短,只能算“到”,算不得“游”。    这里以后发生了许多故事,人们说都与毛泽东这次到来有关。但“当时”并不是“以后”,岂不知毛泽东当时奉行“三不谈”呢!    2    足步:    徒步120里    1916年暑假期间,杨家办了一件喜事,即给杨开智与父亲好友和世交李傥的女儿李一纯订婚,并且两人拟于第二年结婚。    杨、李定亲之后,杨昌济带全家回到板仓老家度假。    这年暑假,毛泽东回韶山冲,探望了久卧病榻的母亲,游子之心得到了极大的宽慰。然而,他的心仍然系念着时局,尤其是湖南的形势,7月初又回了长沙。    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毛泽东开始“游学”,风尘仆仆地来到板仓杨家。这是他首次到板仓。此时15岁的杨开慧与23岁的毛泽东,也就是大哥哥与小妹妹的关系,也还不存在恋情之类的纠葛。但毛泽东的到来,让杨昌济一家惊喜不已。    听说毛泽东是从长沙城步行来的,杨开慧禁不住咋舌:“120多里耶!”她佩服毛泽东的吃苦劲。    杨昌济询问了毛泽东家中的情况,对学生的步行之举表示赞赏。    在板仓,毛泽东以很大的兴趣浏览了杨昌济的藏书,特别是他所订阅的各种新书报刊。然后,又和老师讨论了一些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3    足印:高桥    毛泽东多次下榻在柳家    记者又来到长沙县高桥镇中南村方塘冲,追寻毛泽东的足印而来。    这里有一座土墙青瓦老式农村居屋,大门上尚遗留“黄棠山庄”四大字。这就是革命烈士柳直荀的故居。柳直荀,也就是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柳”。柳直荀在长沙雅礼大学毕业后,1924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湖北省委书记、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1932年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    “黄棠山庄”系柳直荀父亲柳午亭所书。门联是:“厚德载福;和气致祥。”1898年柳直荀即诞生于此。正中上下两间为柳午亭家教之处,左为厨房杂屋,右为住房,最侧一间为柳直荀青少年时住房。    在右侧那间偏房里,陈列着一张木质雕花床,墙上挂着青年毛泽东的画像。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是毛泽东1916年暑假来这里的下榻处。以后毛泽东多次来过“黄棠山庄”,包括1927年1、2月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的省会近郊区阶段。那次,他在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柳直荀、省会近郊区农协委员长滕代远陪同下,2月4日、5日来到板仓、高桥一带考察,又一次下榻在这间房子里。2月5日,他才到板仓杨家小住。     4    足步:    踏上恩师指引路    青年毛泽东的足步从板仓延伸到“黄棠山庄”,是恩师杨昌济引的路。    毛泽东在板仓的一个晚上,杨开慧、毛泽东、杨开智和李一纯坐在院子里乘凉闲谈,大家无意中谈起了也回了家乡的柳直荀。这时,杨昌济对毛泽东说:“柳午亭先生也是一位体育运动的热心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从日本留学归来一直住在高桥方塘冲。”老师知道学生此时正在悉心研究体育问题,也就由“小柳”想到了“老柳”。    “这里去有多远?”毛泽东问。    “40多里。”杨开慧抢着说。    第二天,毛泽东和杨开慧兄妹前往高桥拜访柳午亭。    毛泽东和杨氏兄妹到了柳家后,柳午亭、柳直荀恰在家中,父子二人热情地接待了毛泽东。    毛泽东除了讨教体育、武术等方面的问题外,还与柳午亭探讨了国家大事及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学问。记者今年3月采访柳午亭的外孙女骆霞时,她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方塘冲的邻居还记得,当时柳午亭还教了毛泽东几招拳术。    毛走后,柳午亭对其赞不绝口,再三对柳直荀说:“毛泽东不比常人,与之交往,以其为榜样,当得大益。”    柳直荀又把他平时所知毛泽东洗冷水浴、露宿等“怪事”告诉父亲,还说:“如今我也像他那样,天天早晨洗冷水浴,晚上露宿阳台,打拳做操,还被同学选为体育会会长了。”柳先生听了,更是赞叹不已。     5    足步:    拜了一位“体育老师”    毛泽东虽然不是柳午亭的正式学生,但毛泽东一直以师礼待柳。就是30多年后,毛泽东身为党的最高领袖,也是如此。    杨昌济介绍自己的高足给柳午亭,不仅因为柳、杨两家是世交,柳午亭是一位“体育运动的热心倡导者和实践者”,对此时进行体育理论研究的毛泽东很有帮助,而且柳午亭还是一位武林高手,让学生见识一下武术绝技,很有好处。    原来,旧时湖南武林有“王拳(也称‘八拳’)、范棍、向文章”一说,此说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王拳”即王润生所习之拳,“范棍”指的是范庆熙的埃山子母棍(又叫埃山子午棍),“向文章”即是平江不肖生向恺然著述的拳术理论与武侠小说。其中,王润生系长沙县白沙东茅坡人。自幼习武,后从学于著名武师何延广,学得“八拳”绝技,用此拳法多次击倒过日本柔道家、俄国大力士等。后来,他东渡日本留学,继续读书习武。当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向其学拳的有柳午亭、李肖聃(李淑一之父)、向恺然等数十人。加入同盟会后,与大侠杜心五一起担任孙中山先生的保镖。    柳午亭向王润生学得“八拳”绝技,在日本曾击败过柔道家吉田道次。不过,这个在日本留学10年、经济学本科毕业、法律学研究生肄业的人才,于1913年回国后,见民国政治腐败,大失所望,便隐居乡间,教书为生,虽然也教过日语,但更多时间是教体育,做过湖南大学及湘雅医学院的体育教授,体育和武术理论研究及实践反成了他的专业。    毛泽东向他讨教体育问题,恰好是“问在他的饭碗里”,也让他有着遇到“知音”的感觉。     6    足步:    发表《体育之研究》    毛泽东于1916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经杨昌济推荐,1917年4月1日刊发于《新青年》第3卷第2号。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运用大量历史、哲学、心理、生理、解剖等知识,对体育本质、原理、方法、价值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全面阐述了“健身救国”的体育思想。他指出,中国饱受列强欺压、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体质不强。国要强,则民必壮。民要壮必须崇尚武风,动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他认为,体育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他主张学校教育德、智、体并重,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毛泽东还在《体育之研究》记录了自创的“六段运动”,融汇了八段锦、体操、拳击、气功等各种运动之长,包括手、足、躯干、头部和打击、跳跃等动作,能使全身获得均衡的发展。    专家如此评论《体育之研究》:“是我国最早以近代科学的观点系统论述体育的专论,开一代之风气。”    当然,记者无法得知毛泽东当时是怎样向柳午亭讨教体育问题的,柳午亭又是怎样向毛泽东“灌输”他的体育思想的。但可以肯定,毛泽东写作《体育之研究》受到了柳午亭的启发和影响。因为,据杨家人后来回忆:回到板仓后,毛泽东向杨昌济谈到了此行的印象,称赞说:“柳先生在体育的研究和实践上有较高的造诣,许多地方值得效法。”    毛泽东在板仓呆了一个多星期,然后才回长沙。毛泽东初到板仓,虽然与以后这里发生的故事有着“节点”关系,但他的本意是“游学”,而且重要收获之一在体育方面。青年毛泽东初次板仓之行,对他的体育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中国、对他人生道路又产生的影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育思想和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链接    毛泽东四到板仓    一到板仓:    1916年暑假,专程来向老师杨昌济求教,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星期。    二到板仓:    1921年2月,新婚后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回到板仓老屋过春节。同时,也是祭奠先一年逝世、安葬在离老屋不远的棉花坡的杨昌济。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毛泽东在京为其理丧,可家里又传来噩耗,他年仅51岁的父亲毛贻昌,也于1920年1月23日因伤寒突发,病逝于韶山冲。两人之逝仅隔一个星期。然而,因为驱张之事和杨昌济丧事,毛泽东无法赶回韶山,只得去电长沙让大弟毛泽民主持父亲的丧事。办完丧事,毛泽东扶杨昌济的灵柩南归,到达武汉后转赴上海参加全国学联会议。    三到板仓:    1927年春,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2月4日至2月5日在考察长沙县高桥后,于5日到板仓继续考察和小住。    四到板仓:    1927年8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秘密回长沙,杨开慧和杨母及三个孩子先行。毛泽东这次回湘“革命任务”是组织、发动秋收起义,“家庭任务”是“安顿老少”。8月13日,毛泽东安排妻子、杨母和三个孩子在板仓住下后,邀请5位农民、1位篾匠和1位小学教师开了两天调查会,了解到当地农民要求全盘解决土地问题的想法。8月17日,毛泽东回到长沙城里。从此,他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再无机会到板仓。        (注:另据长沙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黄柏强调查,毛泽东可能有过8次板仓之行。)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