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核心景区旅游升级要开拓新路径
2013年10月31日 来源:www.mengpakezhan.com 编辑:mengpakezhan.com 已被浏览:

邓剑

  以“解构时间”为主线,开发集“舒缓节奏+四季赏景+夜间设计”为一体的全天候观光游。

  在传统旅游概念中,旅游资源仅限于自然、人文资源。而现代旅游则是“大产业、大资源”的概念,一切社会资源甚至包括“时间”概念都可以纳入旅游发展的基本要素,这为我们开发“全天候观光游”提供了新的空间。一要构建“慢行系统”。传统观光游受益于现代交通的便利,是走马观光式的“拉练”游览。而现代观光游则更多渗入休闲元素,提供的是慢节奏旅游产品,突出“慢行”导向。 核心景区要科学设计游览线路,包装个性化的慢性旅游产品和景观,景区游览设施如游步道、木栈道、登山道、观景台等都要突出慢行要素,让客人在景区可以慢慢体味并获取更多个性化观光体验。在中心城区以四周山林为依据,开发环城区生态休闲栈道、自行车栈道,沿线开发书吧、养生山吧、咖啡厅、馆、音乐吧等,为客人提供新的观光休闲平台。在核心景区周边构建慢行式的绿道系统,重点沿四条主线规划布局,即索溪河滨水绿道、中湖杨家界村田园绿道、连结天子山中湖沿线的自行车绿道和索张公路沿线的休闲绿道,让绿道系统既为本地群众休闲锻炼提供场所,更为游人观光打通新的“走廊”,缓解核心景区压力。二要开发“四季赏景”系列观光产品。武陵源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旅游休闲,四季皆宜。可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构筑“春花、夏荫、秋叶、冬雪”的生态景观;可根据游人的需求心理,培育四季林相,开发四季物产,采摘四季瓜果,提供四季美食,开展四季活动;在冬春等旅游淡季,综合运用门票、索道、电梯、住宿、餐饮等价格杠杆,采取“预测、预约、预警”等信息化手段,调峰填谷,提升淡季接待量。深挖资源特色,塑造“江南春色”、“清凉之夏”、“多彩之秋”、“浪漫之冬”四季旅游精品。三要放大夜间游览产品。“魅力湘西”文化演艺异军突起,改变了武陵源早期旅游“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的单一格局,标志着夜间旅游已起步。据统计,相对白天,夜间旅游的游人消费意愿和冲动更加强烈,开发夜游产品是提升观光游的重要环节。要立足国际水准,以“魅力湘西”、溪布街为立足点,延伸至标志门文化广场、高云植物公园、索溪河两岸、北溪边城等平台,构筑集餐饮、娱乐、演艺、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大型夜间旅游项目聚集区;配合自驾游在中湖、协合规划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打造“村庄夜色”、“山地夜色”、“林间夜色”等系列产品,让“夜游武陵源”成为景区观光的新品牌。

  以“传递知识”为主线,开发集“遗产+地质+森林”为一体的全要素观光游。

  武陵源开发早期,景点解说热衷于牵强附会的形象描述和似是而非的民间传说,而旅游的本质是出售审美体验,其中深层的审美体验则是求知欲、新奇欲的满足,故旅游又称“野外课堂”,天然具备科普功能。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武陵源完全可以发挥优势,把“知识传递”作为升级观光游的主线。一是打好“遗产”牌。传统观光游结构粗放,主题不明,提升观光游要立足区情,推出“遗产”主题观光产品。这方面西方国家有经验,意大利、希腊等欧洲国家就拥有完善的遗产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以地质、动植物、水资源保护、气候等课题为重点,联合建立遗产培训基地。建设好世界自然遗产展览馆武陵源文化科研体验基地,形成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考察的研究、展示、教育平台。启动核心景区生态移民搬迁,保护遗产资源,彰显遗产观光特色。加快建设景区雷电灾害防御系统,创建国家级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实施武陵源水源工程,推动金鞭溪水景保护,新修江雾峪、白虎堂、清风峡水库,扩建卸甲峪水库,让“水上武陵源”成为遗产保护和观光的新亮点。二是打好“地质”牌。发挥“张家界地貌”的品牌效应,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切实抓好地学知识科普、景区标识牌地貌信息介绍等改进升级,积极争取“张家界地貌”专有名词进入教科书和词典。改进包装旅游的宣传画册、形象口号、景区解说,充实地学内容,争取在张家界举办世界级的地质地貌大会。规划建设地质博物馆、“张家界地貌”遗迹保护工程、地学教育基地,包装推介神堂湾探险游、地貌科考游、“张家界地貌”修学游、峰林景观摄影游等专题观光线路。主动融入国内外地质公园整体格局,国内与黄山、武夷山等知名地质公园积极协作,通过科研合作、联手促销、客源互送实现优势互补;国际上欧洲地质公园管理最为成熟,可以与其结成姊妹公园,共建学习研究基地,在高端层次推介张家界。三是打好“森林”牌。“国家森林公园”是武陵源第一个“国字”号要素资源,但森林旅游开发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升级观光游要实现产品由粗放式、大众式向细分化、主题化转变,“森林游”是可行选择。发展“森林游”应以森林知识传递和生态观念倡导为主旨,林间观鸟、森林探险、山涧漂流、森林坐禅、林间音乐厅、森林书屋、森林生态博物馆、草木标本收集、青少年营地等项目,科普性强,传授知识效果好;森林浴场、森林养吧、树上旅馆、“小木屋”等项目,兼具生态保护、运动养生、科普教育等功能,都是可行的起点。总之,“森林游”是大产业、大项目,应尽早规划,扎实推进。

  以“空间整合”为主线,开发集“景区十城镇十村落”为一体的全地域观光游。

  旅游发展具有区域性梯度扩张规律,即由早期的景区景点开发转变为后期的城乡全局拓展。据此,市委提出要以武陵源遗产观光为核心,以慈利东线旅游、桑植西线游、市中心及天门山旅游为抓手,构建“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格局,促进全市旅游由景区时代进入全域化旅游目的地时代。武陵源开发早期是核心景区“一枝独秀”,中期是景区、城区“双轮驱动”,今后将进入第三阶段,即集景区、城镇、村落为一体的全地域观光旅游阶段。因为,现核心景区面积仅217km2,中心城区4.6km2,土地短缺是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突围?打造景、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当然,培育全域旅游仍然要从“观光游”起步。一要明确整体思路。“全域游”对武陵源是个全新课题,也是系统工程,要精心设计。首先要在对现有总体规划、旅游产业规划、生态旅游农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明确思路布局。即围绕“提景、亮城、建镇、旺村”为目标,按照“景城合一,城乡联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理念,把整个武陵源396km2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区域布局上可探讨实施“一核引领,两轴连贯,四镇联动,多村并进”战略,充分发挥核心景区龙头引领作用,形成以张清公路、教天公路为轴的连贯东西旅游大通道,提质建设索溪峪、协和、中湖、天子山四大特色风情镇,辐射带动周边特色村落观光旅游发展,构建整体化旅游目的地体系。二要坚持错位发展。提质升级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是方向,观光旅游是基础。当然在各区域点上,要突出不同的个性和主题。突出“峰林观光”主题提质核心景区精品游览线,完善其内部交通、环保餐饮、游道休憩、标识标牌、景区厕所等设施,加快建设杨家界索道,科学规划建设老屋场至水绕四门、大观台至十里画廊、天子阁至十里画廊三大景观通道。突出“风情小镇观光”主题,提升索溪峪、协和、中湖、天子山的旅游配套功能,推进城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境净化,打造集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风情镇。突出“农业观光”主题在核心景区及城区周边村,有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完善停车场、特色客栈、休息观景、养生医疗等设施,构筑农耕、山林、水产三大农业景观带,开发农家乐、生态渔村、山水人家、乐摘篱园、农庄体验、民族风苑等新业态乡村观光产品系列,在全区范围形成“峰奇、水秀、城亮、村美、人和”的整体形象。 

  (作者系武陵源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