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转载]文化随笔·中年与中秋
2013年10月07日 来源:www.mengpakezhan.com 编辑:流云 已被浏览:
原文地址:文化随笔·中年与中秋作者:王开林

(本文已发表于天津《今晚报》2013-09-19)

中年与中秋

 

 

    青年时期,节日就像亲人善意的提醒:“别忙了,你得寻块宝地好好休息;别闷了,你得出趟远门找些乐子。”中年时期,节日就像仇人恶意的嘲谑:“能吃的话你就多吃点儿,能睡的话你就多睡会儿。不用愁,已白了少年头。再用功,也未必行得通。”这是我的一番切身感受,你可能并不认同,那就很好,说明你的状况比较乐观,可喜可贺!

    几年前,在某个网络论坛中,曾有人发起过一场富有启发意义的讨论:“中国到底还缺少哪些重要的礼仪和节日?”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缺少成人礼和狂欢节。”第一个理由很简单,中国古代早就具备现成的男子加冠礼和女子及笄礼,长者祝福,亲友欢聚,借此人生大礼(其隆重不亚于西方的宗教洗礼),少男少女对成长的认识得以加深,对未来的愿景得以巩固。古代的成人礼遭到废弃,确实很不明智,将它升级为2.0版(东方版),甚至3.0版(西方版),大有必要。第二个理由很透彻,中国人的性格普遍内敛,具有拧开气阀的渴求,但缺乏点燃激情的冲动,这可能限制了整个民族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因此应该增加一个全民狂欢节,让老百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形式乐个够。你可能会说,恢复成人礼应该问题不大,但出于各个方面(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慎重考虑,增加狂欢节有点不靠谱。那就作罢,反正那场隔空讨论早已不了了之。

    如果你容许我提点个人想法,我倒是主张增设一个于各方无碍的中年节。国内有儿童节,有青年节,有老人节(重阳节),唯独缺少一个中年节。你不是中年人,就不知道中年人的难处和苦处:他们的负担最重,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支柱和社会贤达的多重角色并不好当;他们的体质较差,遭到各种疾病的围剿,不少人必须做大修和大保养;他们的现状堪忧,一部分人还是欠贷欠债的“负翁”,另一部分人则在事业成功的临界线附近显得动力不足,有熄火的危险;他们的心态不稳,杞人忧天的危机感挥之不散,国内国际的风声鹤唳都容易使他们草木皆兵。如果能增设一个中年节,让他们在每年的这一天歇下来冷静地自观自省,重整方案,精调方向,虽说不惑的境界未必就能借此一蹴而就,但少一惑就多一乐,于身心都有百益而无一害。

    犹如野人献曝,我把增设中年节的主意跟一位好友交流,他笑道:“我要是有这个权力,一定马上批准。可是连这种事情究竟该找什么部门递交建议,我都把不准。我估计,若没有高官显贵巨贾名流合力推动此事,你这个动议就只是静物。何不参考重阳节与老人节联体合身的先例,提出一个相对可行的替代方案?我主张将中年节挂靠中秋节。你想想看,从时令上来判断,秋天就相当于人生的中年,同样是收获季节,同样是由绚烂走向平淡,从纷繁走向简洁,从动荡走向静美,互相对应和彼此契合的方面很多,若将中年节与中秋节联体合身,可谓无缝对接,相比老人节和重阳节的高度吻合,一点也不逊色。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算官方不加认证和认定,只要你私心许可,就可以把中秋节当作中年节,好好生生地过上一回。赏月的时候你也许更能静下心来,整理记忆的碎片,修复思想的磁盘,或与亲友把酒言欢,分享天伦和人伦之乐。我这个意见并不成熟,老兄觉得如何?”

    这就是我欣赏和认同的方案,比这更加可用可行的点子我也想不出了。中国人非常看重中秋节,它的份量仅次于大年三十。细想想,“年怕中秋,月怕过半”,是很有道理的。正因为怕,所以在乎,要设法与家人团圆。从相关的古诗词来看,中秋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除夕,用它来做中年节,各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最佳选择。我对好友说:“这个主意应该会得到中年人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响应,中年人无节日的尴尬现状从此可以休矣!”

    说归说,笑归笑,好点子烂在田间地头的事儿每天都在反复发生,为此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与读者共享,就算是野人献曝吧,也没什么可羞愧的。

    许多人都需要一个中年节。我预感到,今年农历八月十五,一定会有些不同寻常。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