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湖南怀化的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
2013年09月20日 来源:www.mengpakezhan.com 编辑:mengpakezhan.com 已被浏览:

  青石巷、窨子屋、商文化,高墙窄巷、深宅大 院,大宅门、太平缸……它能吸引人的理由实在太多。其实,单是一连串的数字,就足以打动世人踏上这条“中国财富朝圣之旅”。透过保存完好的18家报馆、 23个古钱庄、34所旧学堂、48个半古戏台、50多家青楼、60余家旧烟馆、70余家酒楼、80余家客栈、380多栋古窨子屋、上百个作坊、近千家店铺 以及数不胜数的宫、殿、祠、院、庵、堂……洪江古城恰如“一幅直观明、清市井社会全貌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座用完整的商业语言来诠释生存命运的古城,被 专家称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

  更为神奇的是,我们在长长的青石巷间,竟地 发现了一种蕴藏,一种对接。洪江的兴衰、历史、故事、文化,竟都与内涵深厚的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着丝丝入扣的关联。而这五行的背后,断不 了的,是实实在在的世故人情与土地、生命。如沈从文在《沅陵的人》里写过的那样:“天时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 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那一面。”

  金:流金淌银,领跑商业

  如果要找出洪江的城市灵魂,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商——商潮、商城、商道、商脉。而这个商字的背后,就是历史对于洪江的叙述文本中的流金淌银、珠光宝气,就是它的豪门霸气——如果说黔城(古龙标)古镇是小家碧玉,凤凰古城是大家闺秀的话,洪江古商城就是豪门霸气了。

  千年商都,商脉悠长。据考证,洪江起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末清初,有“小金陵”、“小重庆”、“小南京”之称,这足以说明她昔日 的繁华。湖南怀化处于我国中南与西南交界之地,历史上就是西南通往内地的咽喉、瓶颈之地,而洪江则是古蜀、滇、黔进入中南的第一个繁华的商务集市,其“扼 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特殊地位,让洪江古商城早在明代便有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随着商业的兴隆,各处客商云集,古城内店铺林立,作 坊成群,形成了商城的繁华荣茂。康熙年间,更是发展成“商贾骈集、贸团辐辏、成屋鳞次、帆墙云聚”的西南商业都会。是时,全国18个省,24个州、 府,80多个县的商贾、游客和流寓之人纷至沓来,行商流动,来往返复;坐商久居,繁衍子孙,“十大会馆”、“五府十八帮”云聚一时。据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王炯《滇行日记》记载,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已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

  这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商城,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洪江人口多时,“寄命于商,全城3.76万人,经商都就有1.5万人。”人们每天能听到洪江的“三响”:数银子的响声、码头上划篾片包木材的响声和唱戏的响声。洪江商人经营着木材、桐油、鸦片等生意,每天上演着财富的故事。

  洪江是淘金者的天堂,大多巨商来到洪江时两手空空,白手起家,然而不出十年,就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洪江有句老话叫“客无三代富,本地无财 主”。说的是洪江发财的都是外籍商人,但再富也富不过三代。因为这块黄金土地上淘金的太多,竞争非常激烈。每天有暴发户,每天也有破产户。由富甲一方到破 落的家史在洪江太多太多,洪江最早的四大巨贾之一的朱志大的家训是:“子孙强似我,要钱做什么?子孙弱似我,要钱做什么?”这话看似无情,却很有哲理。

  一般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末清初工商业发达的苏杭地区。洪江位于湘黔川等省交界处,是封建统治极为薄弱的地方,恰好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温 床。明末清初,洪江古商城就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这情形与明末苏州、杭州等织布业发达地区出 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极其相似。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就曾经评价说,洪江古商城“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

  洪江的早期资本家通过与外面世界的接触,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在无意间萌发了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他们在洪江设立总号,武汉、镇江、上海 等地设有分号,类似现在的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他们也聘请职业经理人——掌柜,并且有了初步的股份制雏形。洪江建立了一个运转自如的商业系统,涵盖了运输、 税收、金融、服务、教育等现代商业社会所必需的各个行业与部门,其中尤以先后存在的钱庄、银号最为突出。当年洪江城内最著名的大富豪“永泰商号”老板刘永 泰在洪江发行并流通的“号票”,可以算是比较早的企业债券。

  这里被称为中国儒商的学堂。其实,熟悉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人可以看出,洪江商人赢取金钱的历史,与发生在西方历史上的寻求财富的路径极其相似。洪江似乎只是再一次证明:中国人寻找财富、创造财富的历史的确曾中断过。

  木:木业商号,见证历史

  如果说一个人的姓氏是氏族历史传承的符号,那么洪江木业的斧记便是古商城商行的历史见证。洪江以木材、“洪油”(洪江桐油)、鸦片、白腊闻名于世。在洪江古商城的30多个行业中,木材、洪油是它的起市之本,也是财富之源。

  木业行是老字号,是宋代以前就有的老行业,只是在清朝更加繁荣昌盛。洪江的木材,早在明清前就“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接长江而济吴 越。”在上世纪30年代,洪江向上海、武汉大量销售木材、洪油,明末清初时期,官府有记载洪江一年输出的木材就高达60余万两白银(90多万立方米),价 值700万银元。而晚清以前,在洪江经营木材的木行有200余家,从业者数千人。

  斧记是老洪江“水客”商特有的标记。斧记的产生,与当年木业的繁荣紧密相关。当年洪江码头遍地都是堆积的各个商行的木材,为了不混淆各人的货 物,也为了不让小偷偷走自己的木材,洪江经营木材生意的“水客”富商们便发明了“斧记”,即用铁器锉个本商人响彻云霄的“字”为自己商行的标志——来一船 木材,就在验收时打制嵌进圆木上,以明示世人,此木有主!有了斧记,再大胆的小偷也不敢偷木材,这便成了木业行的行规,传承下来。

  据现居洪江、昔日木业大户的后人杨老讲,他父亲主持杨家的买卖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放排去南京、上海的情景。所谓放排,就是将销往外地的木 材扎成木排状,直接下水,由排工撑到目的地。木排一般长9丈、宽2丈、厚3至5层。木排多的时候,“见排不见水,见船不见江。”

  “木排启程前,父亲要对江焚香跪拜,祈求旅途平安。放一次排,多的时候要请十几个排工,包括一个文管事,一个武管事。在险滩段,还要增加人手。 父亲往往自己坐马车,根据水情,判断木排抵达各个码头的时间,在当地码头与木排汇合……”杨老找到一个老旧的木箱说,“这上面打刻的古怪文字,就是木行的 ‘斧记’,相当于现在的商标吧。每家木行都有自己的‘斧记’,像印章一样凿刻在自家经营的木材上,一路上看到斧记就知道是哪个商号的,老板是谁。”.

  关于木业,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洪江有一位书法家叫郑煊,他是郑板桥的远亲。有一次郑煊做木材生意,货运到外地,货价狂跌,眼看血本无归。 郑煊痛苦至极,认为自己的末日到了,他将苦恼诉与郑板桥,郑板桥便送他一幅勉词——吃亏是福。郑煊精神上得到安慰,心境逐渐平静,便带着商船回洪江。没想 到回来的路上,木材价格突然涨起,郑煊意外发了财。回家后郑煊静静思考郑板桥给他的题词,从中体会出人生哲理,于是将其作为家训,刻在高墙上。后来,洪江 的商家和路经洪江的商人都会专程瞻仰郑板桥的墨迹和反省词文中的寓意,这幅真迹成了洪江古商都的一道人文景观。.

  水:商脉悠长,依水而生

  洪江从一个不毛之地、一个原仅是古龙标县的属地,进而跃开为西南、中南之间的商贸重镇,是畅通的沅水给它带来了显赫地位与繁华。这是一座流出来的古商都,水毫无疑义地成为它的经济命脉。

  有人以为洪江这个地名是流经此处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其实不然。洪江位于沅江之滨,是沅江的上游流域,因先后汇纳几处支流,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

  洪江不仅是沅水带来的商城,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经过的中转之地。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林河先生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早在3000多 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延续到了近代。从成都到西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避开三峡险滩,通过重庆酉阳、秀山的酉水进入古黔中郡郡府之地沅陵的沅水,再从沅水 到洪江,从洪江换巫水上贵州至沅水尽头的清水江黄平,最后换成马帮运到云南入缅甸,进印度,到达西域各国。

  自唐朝开始,华东地区的货品经长江到沅水要运到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去,船只都要在洪江这里停下来换成小船,再逆着巫水和沅水上游而去。明清 以后,这里千帆竞渡,是鄂、湘、滇、黔、桂物资集散地,被称为“五省通衢”。 在沅江黔城古镇芙蓉楼,碑廊中有这样一通石碑文:“东去巨舻摇橹下,西来小艇扬帆过。看将滚滚若湖汐,激石冲回漩似螺。”这首诗写的就是古商城洪江,水路 繁盛可见一斑。

  清末时湘西就流传一句谚语:“汉口千猪百羊万担米,比不上洪江犁头嘴。”洪江地处沅江与巫江的交汇处,巫水入沅的地方形似犁头,因此得名“犁头 嘴”,这是洪江最早形成的码头。而汉口是长江的一个重要口岸,明代时,汉口在史书上记载已是我国商业的重镇,是中原、关陕与西南、南方商业贸易的枢纽。在 中国历史上这么重要的商业枢纽汉口,在当时却不及湘西洪江——可想而知,洪江古商城在历史上的繁华是多么耀眼。

  说起码头,洪江沿江48个水码头十分出名。洪江有一块清代光绪十五年的“洪江街市全境图”版模,有一处非常珍贵的记载是沿江有名有姓的28个水 码头,当地历史资料记载,洪江码头有48个,或者更多。洪江商业网点大部分靠近港口、码头,同行业均聚居一方。如古老的木行业均设在洪江最早的犁头嘴至大 湾塘河边,主要便于接待木客,照管水排。

  民间有传说,洪江48个码头的来历与神秘的湘西巫傩文化有直接关系。洪江三面环水,水是洪江进出湘西的主要通道,也是洪江经济的主动脉。因此, 在洪江盼水是商人和工人们的最大愿望。旧时,每遇久旱无雨、年成不好或地方不净,老百姓便会请高僧、道士、巫师设坛做法,洪江人称“打醮”。在洪江,老人 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清朝和民国17年间的两次打罗天大醮,从设坛起香到散香前,48天时间,任何人不准吃荤、宰杀,据说按照老辈留下来的规矩,由于打罗天 大醮要48天夜以继日不停敲明钟,还要放48个焰口,规定放焰口的地方必须是通衢水陆码头,而且每天要换一个地方,故有了48码头之说。

  市镇的兴旺依赖水道,但随着近代陆路交通的发达,洪江商人们赖于发财的水路经济命脉顿时失去了生命力;而重工业的发展,使钢铁取代了木材,洪江 商人们的主导产品木材和桐油也失去了市场,洪江开始衰败了。湘黔铁路从北边经过,造就了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怀化,而冷落了洪江;国道从西边通过, 成就了黔江的大片新市区,又遗落了洪江。

  不过,绵延几百年至今,繁华之地虽因水运的衰落渐渐掩上了厚重的大门、沉默了声音,却侥幸没有被开发的大潮将它的古旧席卷而去,留下了一个明清古建筑群落,380多栋古窨子屋成了游客光顾的主要着眼点。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