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帕客栈 官网 邮箱:mpkz@33519.com
做张家界口碑最好的人文主题精品智慧客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回避不了的乡情
2013年09月16日 来源:www.mengpakezhan.com 编辑:mengpakezhan.com 已被浏览:

□田满林

  总以为文学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对话,表达的是内心深处委婉缠绵的柔情。灵与肉是它的本质属性,真善美是它永恒的追求。而写作是一项斋戒沐浴过后的神圣行为,纯粹的文人坚持的是“我手写我心”,是在迎着朝阳时不经意的感叹,是在静夜里仰望星空时的轻快的呢喃。近两年来,青年女作家朱洁琼把她和她的金岩捧到了我的面前,那种朴实的泥土味,浓醇的亲情味给了我一种清新的感觉。无意间,从读她第一篇作品起,至少读了十篇以上了。

  金岩是一块充满灵气的土地,那里远离闹市,流水潺潺,树木葱茏,溪流、峡谷,还有沙滩,对于一个易感的人,这一切就是创作的的源泉。而这块土地上保留着的古老民居,人们千百年沿袭下来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人性之美,那就是创作的直接动力了。出生并在这里成长起来,朱洁琼是幸运的,能用自己的双手把这里的美好展示出来,朱洁琼是聪明的。

  然而,上天把她带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顺便塞给她一系列的麻烦。在邻居眼中,她是“猫儿家要送人的四丫”,担惊受怕充蚀着她的童年……羸弱的父亲带着她去水磨坊磨稻米途中,突然“倒在太阳色的大地上”,怎么喊也不答应。她以为父亲死了,就一个人用芦苇把父亲埋起来。父亲没有死,是患了肺结核。小姑娘的家“像一座孤岛,荒芜在村庄中央,连从烟囱飘出来的烟尘都带有死亡的气息。没人敢来”。 父亲去柳州治病,小姑娘“每天在水磨坊边等他”。她根本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回来。后来母亲改嫁,父亲另娶,一个家分成两半。她头顶的本该由父母撑起的天空变成了爷爷,可爷爷给予她的是“陪伴她的整个童年的仇恨记忆”。面对“儿时要把我送人的爷爷”,她“夜里听到隔壁传来爷爷如雷的鼾声,才会踏踏实实地睡觉”。以至于“看到爷爷和陌生人说话,我就疑心他们是不是又在商量把我往哪儿送了”。在别人家孩子走进课堂的时候,她还在田埂上喂她家的大水牛。就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爷爷还在固执要求入赘。小姑娘屋露偏遭连夜雨的境遇,不止一次震颤我的内心,恍惚中,我记起了自己的童年。读着她的作品,感叹她的身世,联想到自我。主体、客体和载体无形中不自觉地联系在一起了。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梵高的这句话真实地反应了她的处境,也激励着她不断挣扎。幼小的童心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朱洁琼敏感而孤寂。很多时候,她只有和身边的牵牛花、狗尾巴草、草蜻蜓、萤火虫、蝴蝶对话,和大水牛、水鸭、红鲤鱼作伴。在她的作品里,这些动植物幻化成亲人的影子,填充着她失血的童年。让人一咏三叹。月光下,童年里那只蛐蛐儿从乡间走来,带着母亲、祖父、祖母的影像,飞进她蜗居的城里,来到她的床前。“唧唧吱”……就是循着这只蛐蛐儿在深夜里的叫声,朱洁琼无数次回到了故土,但是她困惑而迷茫,长期独自在情感的荒漠里跋涉,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生命中缺失的一切。

  小姑娘在金岩生根发芽,又从这里扬帆出发。“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字抚平了她童年的忧伤,又带给她一些意外,县城一个单位接纳了她。在合适的距离看那片热土,反而更加清晰和客观。她忌讳或者一度极力回避的话题,她已经有了清晰的评价。她接纳了抛弃他们一家而狠心嫁到河对岸的母亲,她在《陪母亲慢慢变老》中说“母亲,我们怎么会抛弃你呢?是的,你不完美,还很自私。自私的把爱情当做你生活的全部。但是,天知道,这也是所有女人最温柔的梦想啊。我们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慢慢地在岁月的时光里变老……”。在《情未了》中抱着爷爷,看着他慢慢闭上眼睛,深情地呼唤着“爷爷,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你的孙女儿,不,做你的孙子,再续今世之缘”。我深信,卸下心头这两座大山,对于朱洁琼来说,情感上的疙瘩就彻底解开了。曾经让她很无奈、也许很抗拒的故乡成了她挖掘的宝库。《天使在牛栏》、《我听到了你的声音》、《一朵花的等待》、《虫儿飞飞》等作品像是一曲曲绵长的音乐,在夜空中低徊,浓烈隽永。人们清晰地看到金岩的四季如此分明,村庄充满生机,野外万物在恣意生长,分明是一处人间乐土。

  和朱洁琼照面不过两三次。她给我的印象是若有所思,并显得有些卑怯、孤寂。我曾试探着问及她的作品,她很坦然地说:对,文中的人物就是我的亲人。

  她走上文学创作的时间不过三年,看得出,岁月和文字已经抚平了她的创伤。她离开了老师岗位,却没有离开金岩。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是进城以后完成的。读了她的散文,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冲动,那就是回到过去,赶紧梳理那些似曾相识的苦难和亲情。也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现在除了编辑和一部分文学爱好者,谁还看文学作品哦。”这是和我在一起工作的一位资深文字工作者闲谈时发出的感叹。我在想,其实人们还是需要文学的。时下,与其说是人们疏远了文学,倒不如说是某些文学作品远离了本真,市侩和功利成分太重,让人们反感。

  文学的教化功能能弥补政治的单调、宗教的空幻,使人们在泪水涟涟或者是一咏三叹中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正碰伤人们心灵世界的文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朱洁琼的系列作品无疑让我得到了这种快慰。



张家界梦帕客栈 http://www.mengpakezhan.com/
邮箱:mpkz@33519.com